辛集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辛集新闻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

参考消息特稿|一所外语学校架起中美青少年交流之桥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新悦 时间:2025-05-15 17:11:43

【原标题】传承传统友谊 推动民间外交——一所外语学校架起中美交流之桥

40年前,来自中国河北省的石家庄玉米考察团到素有“美国粮仓”之称的艾奥瓦州开展交流,为河北和艾奥瓦两个友好省州交往播下友谊“种子”。

曾接待玉米考察团并从那时起就同中国建立起深厚友谊的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女士,2014年参访中国并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石外”)的校园里种下一棵友谊树。此后,两地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

作为一所外语教学特色学校,石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已有30多年,从1997年开始就与艾奥瓦州开展青少年互访交流。2023年起,石外与艾奥瓦州友好学校启动“友谊传承”研学互访,积极响应“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

截至今年4月,已有多批次美国中学生研学团与石外青少年互访互动,交友交心。这个仍在持续的研学互访项目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展现出中美民间交往的愿望与活力。

 3月20日,中美青少年在河北省园博园共植友谊林。

“找到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请你们也尝尝我们用河北玉米制作的爆米花吧!”

今年3月,到访石家庄的100余位美国中学生,每人惊喜地收到一包石外学生赠送的爆米花。今年春节期间,这群美国中学生在艾奥瓦州热情接待了29名赴美交流学习的石外学生,临别时送给每名中国学生一包美国当地的爆米花作为礼物。

这是对40年前友谊的致敬。1985年,石家庄市的玉米考察团一行到艾奥瓦州开展交流,书写了和当地人民交往的友谊佳话。从1997年开始,石外先后与艾奥瓦州马斯卡廷高中、山谷高中等七所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自2013年起,石外已经连续12年共派出90名学生代表中国参加在艾奥瓦州举行的世界粮食奖全球青年论坛项目。

今年3月,应石外邀请,来自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高中等五所学校的“友谊传承”研学团一行100余名师生来到中国。

不管来自哪里,年轻人的心意总是相通。3月20日,在石家庄市动物园,艾奥瓦州中学生“友谊传承”研学团成员正和中国伙伴们一同参观游玩。随着背景音乐的切换,一首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曲在大家耳边响起,不知是谁带头开嗓,不一会,队伍里的人就都跟着旋律哼唱了起来。少年们相视一笑——“原来,这段音乐也在你的歌单里”。

增进感情的还有体育运动。马斯卡廷中学学生麦克尼利在体验乒乓球之后说:“我了解上世纪的乒乓外交,我们这一代需要继续保持友谊。”

在正定古城,美国学生王俊德登上城墙远眺,从小在正定长大的陈星宇主动当起“导游”,讲解正定的悠久历史。“他很热爱中国文化,还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我们都喜欢历史,有聊不完的话题。”陈星宇说,两人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定有机会还要去更多地方游玩,续写“历史发烧友”的跨国友谊。

3月21日一大早,来自艾奥瓦城高中的卡伊·拉森便早早来到石外图书馆一楼休息室,等候两位“老朋友”——杜宜轩和张佳源。距离他们上次见面刚过去两个月时间。

今年春节期间,杜宜轩、张佳源以及其他27名石外学生一起飞赴美国,参加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举行的“模拟联合国未来领袖峰会”。在那里,他们和卡伊·拉森结成小组,与来自各地的青年人就国际关系、知识产权、人工智能、隐私保护等全球热点议题展开讨论。

观点的碰撞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原来,虽然身处大洋两岸,大家的关注点却如此接近,生活中的点滴也都是共同话题:喜不喜欢养宠物,课余时间喜欢玩什么,大学想读什么专业……

“我非常喜欢与中国同学面对面交流,这让我们快速了解了两个国家的异同。”华盛顿州福斯高中学生贝莉·琼斯说。

热情而有朝气的石外学生用流利的英语同美国伙伴侃天说地。“无缝对话”的背后,是石外深耕已久的语言教育体系,石外“大方、大声、大胆”的外语学习理念指引学生从实际出发,将跨文化交流融入日常教学。

石外高中部副主任贾志锋是研学互访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具体参与了研学项目设置和带队组织。“找到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是学生们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必修课。”贾志锋说,他欣喜地看到,石外学子在对外交流中很自然地流露着自信。

目前,石外已与美国艾奥瓦、加利福尼亚等17个州37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2024年,石外先后邀请接待了七批来自美国9个州55所学校439名师生,其中邀请艾奥瓦州友好学校师生共174人。2025年艾奥瓦州申报访华学生人数已超过200人。

3月19日,美国青少年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体验包饺子。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在贾志锋眼中,两国的孩子热情而充满好奇心,一旦有了交流的机会,他们便会积极探索,乐于了解对方的生活。

贾志锋说,经常有美国学生提出想要体验中国的公交出行,绝大多数人都对石家庄的地铁建设赞叹不已,在自由活动时间,他们还常常会和中国伙伴一起去商场购物。

设计行程时,贾志锋和同事们想方设法安排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在学校举办的比赛中,我曾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唐装朗诵李白的《月下独酌》,还得了奖。”参观正定荣国府时,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高中的格雷戈里说,在这里他仿佛回到了古代中国。

参观雄安新区之后,麦克尼利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建筑师的人生理想:“这里的规划真的很酷,建筑与自然非常和谐,对太阳能的利用更令我印象深刻,我希望以后能把中国的元素与理念融入我的作品。”

春节期间包饺子、端午前后做香囊,研学团的行程安排总会根据时令节气融入中国文化。贾志锋希望,每次研学团的行程都能有新意,“哪怕外国学生第二次、第三次来到这里,也能有新收获”。

2024年4月,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布琳·卡斯尔来到了高三学生张新怡家中。此前几天,她们一起学武术、逛公园、吃烧烤,早已熟悉了起来。喝一杯中国茶,翻一翻家庭照片,聊一聊生活日常……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9点,谁也不想先说再见。张新怡为卡斯尔准备了一件柿子形的玩具作为礼物:“在中国,柿子象征好运,我们常说‘事事如意’,意思是祝福一切都能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发展。”

在石外校园,美国师生们还体验剪纸、书法、吹葫芦丝、编织中国结、打太极拳、包饺子、包粽子。卡斯尔说:“在这里我们体验了很多中国文化,对我而言,中华文化有趣而又充满魅力,还有更多东西值得我去了解。”

为了让美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石外师生创编了《中国印象》演出,以传统民乐与西方交响乐交织来讲中国故事。通过对中国文字、丝绸之路、十二时辰、唐诗宋词、古代乐器、乐中非遗、名家画卷等传统文化的展示,为美国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马斯卡廷高中学生索耶·大卫·泽克说:“整个旅程中带给我最大惊喜是《中国印象》,它带领着我们探寻着那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那些悠扬的旋律、动人的歌声,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陶醉其中。”同一高中的克里斯蒂娜说:“来到中国是我的人生愿望之一,但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参加研学团,我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

“我会带着这些信息回到美国,告诉人们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我将抓住一切机会再来中国,我想继续把中文学好,甚至可以到中国留学”……许多美国学生用手机拍下在中国研学的所见所闻,在社交平台上与家人朋友分享。回国后,中美学生邮件和微信联系不断,朋友圈互相点赞。

今年春节,美国马斯卡廷的梅里尔酒店内,包括石外学生在内的200余名中美青少年齐聚一堂,用文化盛宴庆祝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窗花、福字、中国结……青年朋友们交换着礼物,也交换着对彼此的真挚祝福。

3月19日,中美青少年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打篮球友谊赛。

培养新一代“民间外交家”

为了当好“小导游”,每次有研学团到来,石外的同学们总会先做足准备。“对许多石外学生来说,和美国学生的交流机会就是很好的课堂,大家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贾志锋说,他会带领同学们整理出十几页A4纸的英文笔记,介绍行程中的景点,也介绍石外。

双向的解读,产生跨越语言的共鸣。“我的美国伙伴惊叹于青铜器上神秘的纹样,如果不是给他们做讲解,我可能不会如此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文化这样丰富。”石外学生楚家一说。

主题交流也成为中美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最近几年,两国学生先后围绕“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气候变化”“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社会公平”“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与互学互鉴”“2025新年展望、成长感悟”等主题开展深度交流。

在“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的主题讨论中,美国学生以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佐证实践之重要,中国学生以徐霞客的“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强调知行合一之道。

参与讨论的吴昊依认识到,“真正的文明对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希望学生们向外界展示更深层次、更有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人留下中国学生全面发展的印象,这也引导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冯云英说,学校构建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开发了德育、体育、艺术、劳动及综合实践等校本课程。

“许多同学反馈,我们开设的蔬菜种植、花卉种植、传统面点、家常菜肴、木工、机器人等实践类课程和艺术、体育教育在对外交流中很有帮助。”冯云英说,学生的素质有了看得见的提升,这些举措也得到家长的认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2024年7月,300名中美青少年以“青春同行·共绘未来”为主题,合作绘制3幅45米长卷。画卷中有15所学校的标识、7个州及河北的知名建筑,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以及深化友谊的心愿。

“今年春节,我们29名学生到艾奥瓦州交流学习,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将会成为未来的‘民间外交家’。”石外教师邵明说。

“我们希望,青年时期的友谊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埋下伏笔,希望他们能够为中国的对外交往做出更大的贡献。”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裴红霞说。

艾奥瓦州友好人士萨拉·兰蒂、卢卡·贝隆、德沃切克夫妇等多次访问石外并在校园里种下一片友谊树林。这些艾奥瓦州的老朋友们在中美青少年交流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萨拉·兰蒂还被聘为石外荣誉校长,她先后八次在马斯卡廷接待石外师生。在今年4月的“友谊传承”活动中,萨拉·兰蒂进行视频致辞,她对在场的两国青年学生道出内心的期盼:“你们代表了这一重要传承的未来,你们是友谊、和平与相互理解的使者,承载着前几代人的希望。”

今年4月,在河北省园博园的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内,“友谊传承”研学团成员和中国伙伴们,又种下了15棵象征着青年友谊的小树苗。

今年,还将有数批研学团要来到中国,来到石外。随着种下的树苗越来越多,青春友谊的故事会越写越长。

责任编辑::张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