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辛集新闻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

吴桥杂技节“回家”探访(二):杂技之乡 盛情以待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张新悦 时间:2025-09-26 13:13:33

杂技之乡 盛情以待

——吴桥杂技节“回家”探访(二)

杂技因运河名扬四海,运河因杂技丰富多彩。

千年运河,悠悠流淌,滋润着吴桥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诉说着30万吴桥儿女对杂技艺术的深深眷恋。千百年来,吴桥杂技艺人沿着运河走南闯北,将杂技表演从市井坊间推向世界舞台。

如今,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在家乡举办。吴桥以全新姿态迎接盛会,用创新精神打造高标准场馆、建设文化新地标、完善服务保障,张开怀抱,迎接杂技节“回家”。

高标准场馆,杂技有了新舞台

“灯光准备,演员就位,音乐起!”9月19日,吴桥县的东方杂技城内流光溢彩,参加本届杂技节演出的演员正在加紧排练。

音乐声中,一座精致的小桥缓缓展现在舞台中央。杂技世家“彭家班”的传承人彭立新携家人从小桥上走下,展示飞叉、转伞、空中飞碟等传统绝技。精湛的技艺与现代舞美相互交融,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今年44岁的彭立新从8岁开始练杂技,如今已是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杂技飞叉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和父母、妹妹,个个身怀绝技。

谈及本届杂技节,彭立新难掩激动之情:“今年的杂技节舞台上,我和家人同台演出。杂技城的马圈式舞台既专业又宽敞,给了我们充足的表演空间。杂技节‘回家’,我们盼了很多年,这对每位吴桥杂技艺人来说,都意义非凡。”

作为本届杂技节的主场馆,东方杂技城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设施引人注目。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副校长王洋介绍,这座圆形建筑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直径达107米。它不仅承担着本届杂技节赛事场馆的重任,未来还将作为杂技教学实训的重要基地,为杂技艺术的展示、传承与发展提供舞台。

王洋说,这个场馆让吴桥迎接杂技节“回家”有了底气。

为了保障精彩杂技节目完美展现,东方杂技城的设计独具匠心:舞台高20米,上方专门设置了可承重20吨的横梁,以支持高空节目。舞台下方的地板上,布局了多个承载力达10吨的地锚,全面保障高空表演的安全。2150个座位也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让每一位观众都拥有最佳观演体验。

多元展陈,千年杂技“活”起来

离东方杂技城不远处,一座恢宏大气的中国古典式建筑——吴桥杂技博物馆投入使用。它的设计风格兼顾时尚与经典,努力用现代语言诠释传统技艺,成为杂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地标。

9月19日,记者来到杂技博物馆。步入序厅,一组白色雕塑首先映入眼帘:中央是一座拱桥,多位艺人正在其上方表演吊环和高车踢碗,两侧是蹬大缸和上刀山的表演场景。

“这座桥既是吴桥的‘桥’,更是杂技联通世界的文化之桥、艺术之桥、友谊之桥。”吴桥县杂技文化生态中心办公室主任徐迎军说。

吴桥杂技博物馆占地99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展陈工程已经完成,通过7个单元系统呈现吴桥杂技的11大类别,梳理其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以及对世界杂技的影响。

漫步馆中,图文展示、影像播放、场景复原、沉浸互动等多元展陈手段交织运用,为参观者打造出一场丰富多彩的杂技视听盛宴。本届杂技节期间,博物馆将以“吴桥杂技文化艺术展”为主题,迎接八方朋友。

在展陈第四单元,徐迎军在一幅老照片前驻足笑问:“能看出哪个是我吗?”原来,照片上那位担任《晃板》节目“底座”的15岁少年,正是他本人。这个节目曾在首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最高荣誉“金狮奖”。

“我曾经是一名杂技演员,对杂技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这门技艺能赓续传承并发扬光大。”徐迎军说。

从史料征集到展陈规划,再到布展完成,徐迎军全程参与,见证了这座“杂技活态档案馆”的诞生。

为让千年杂技真正“活”起来,徐迎军和布展团队注入了大量心思。他们借助科技手段,为文物赋能,让杂技陶俑“动”起来,如推荐官般介绍自己来自哪里、身怀哪些绝活儿。在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点播经典杂技节目,也可以通过AI视频换脸技术,在大屏幕上表演《三仙归洞》等节目。就连各种杂技行话,也被收录进多媒体系统,吸引年轻人以“杂技角色”的视角,深入感受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为享誉全球的“杂技之乡”,吴桥杂技历史源远流长。在徐迎军看来,吴桥杂技博物馆绝非一座孤立的建筑,它是让杂技文化跨越地域与时空、走向更广阔天地的重要桥梁;而吴桥杂技也不仅仅是吴桥的文化名片,它是中国的、世界的文化瑰宝。

细节暖心,静待八方宾客

9月19日傍晚,吴桥云瑧金陵杂技酒店大堂灯火通明,19名外籍杂技演职人员陆续抵达,前台工作人员微笑相迎,外宾接待小组熟练地为他们安置行李。

为迎接本届杂技节,酒店提前做足了“功课”。“我们已开展多期全员专业培训,并专门组建起外宾接待小组,全力为外宾提供个性化、高标准服务。”酒店运营负责人李学松说。

考虑到演职人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酒店在餐饮方面格外用心。他们不仅精心设计了融合中西特色的菜单,还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源头,严格执行出品留样制度,确保宾客吃得放心。在住宿方面,客房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完善,选用优质床上用品,让宾客住得舒心。

外宾接待小组的工作人员张润欣分享了一个温暖细节:她所接待的坦桑尼亚杂技演员携带了15件道具行李,体积大、分量重。她迅速协调酒店专门腾出一间客房,用于妥善存放行李。这份体贴,打动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对方特意写来表扬信:“你们的细心服务,让我们杂技人在异乡找到了家一般的感觉。”

整个吴桥县的服务保障体系也在同步高效运转。从住宿、交通到安保、医疗,每项保障方案都经过了反复推敲与实地演练。目前,该县组建起250余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围绕礼仪规范、场馆引导、应急处置等核心内容开展系统培训,为杂技节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吴桥,正用一处处精细的安排、一项项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责任编辑::张新悦